当前位置:首页 > 胡氏动态 > 宗亲速递
胡氏动态

抗战忠烈胡满发:镇海招宝山阻击战中壮烈殉国

作者:胡江荣 日期:2025-05-21 15:14:34

  胡满发,又名家煋、永生,浙江东阳前山胡氏西宅村上宅人,胡夏清之子。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山河破碎,年仅17岁的胡满发毅然加入浙保安六团一大队三中队,成为一名警察,自此踏上保家卫国的烽火征程。这位年轻的战士,在镇海招宝山阻止日军登陆中殊死拼杀,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壮歌。


121.png


  辗转整编砺剑抗日前线


  1938年1月,在全民抗战的浪潮中,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4师于浙江成立,这支由浙江省警员、各地常备队及壮丁组成的部队,肩负起游击御敌的重任。胡满发所在的保安团被编为第三支队,自此正式编入正规作战序列。同年7月,部队改编为浙江省国民自卫团总司令部;1940年,所属支队分编为三个纵队,3月,第三纵队再次恢复暂编第34师番号,由彭巩英任师长,胡满发成为一团一营三连的战士。

  随着抗战局势变化,1940年10月,暂编第32师、暂编第33师、暂编第34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军,冯圣法任军长,随后暂编第35师也编入该军。在频繁的整编重组中,胡满发与战友们持续开展军事训练,磨砺战斗技能,时刻准备抵御日寇进犯。这支由地方武装发展而来的部队,逐渐成长为浙东抗战的重要力量。


122.png


  构筑防线严阵以待强敌


  1940年初,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华东、华南沿海的惠州、福州、温州、宁波等港口,成为中国获取海外援助的关键通道。为彻底切断中国外援,摧毁抗战意志,1941年2月26日,日本“支那派遣军”制定封锁作战计划,调遣原驻淞沪的第5师团等精锐部队,妄图攻占浙东沿海港口,掠夺物资并封锁海岸线。

  1941年1月,国民革命军暂编第34师1团奉命驻防镇海。作为甬江入海口的咽喉,镇海招宝山地势险要,是宁波的天然屏障。在三个月时间里,胡满发与战友们日夜奋战,在招宝山、石塘下、南虹等沿海阵地修筑战壕、碉堡,布设地雷、铁丝网,同时加强军事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他们深知,即将到来的战斗将决定浙东防线的存亡。

  自4月12日起,镇海港外日军舰艇频繁游弋,飞机每日盘旋侦察。15日,10余艘日舰率先开炮,招宝山炮台及沿岸工事遭到猛烈轰击;16日,日舰炮击愈发密集,甬江两岸硝烟弥漫;17日,日军汽艇多次逼近海滩进行火力侦察,战争一触即发。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暂编34师1团全体官兵枕戈待旦,誓与阵地共存亡。

123.png


  浴血镇海壮烈殉国妙胜市


  1941年4月18日拂晓,20余艘日舰突然向镇海守军发起总攻,舰炮轰鸣震天,数十架敌机轮番轰炸,招宝山炮台及沿岸工事瞬间化为废墟。胡满发所在的一团官兵虽奋力对空射击,但在日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下,伤亡惨重。炮击过后,成群的日军汽艇载着登陆部队冲向招宝山、石塘下等滩头。

  一营、三营守军依托残垣断壁,以步枪、机枪组成密集火网,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胡满发紧握步枪,不断向逼近的敌艇射击,目睹身边战友接连倒下,仍坚守阵地。经过数小时血战,日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于招宝山紫竹林强行登陆。暂编34师1团官兵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一营营长戚威良(义乌人)在率部反击时壮烈牺牲。战至正午,守军击毙日军百余人,但自身伤亡达二百余人,招宝山最终失守。


124.png


  由于日军火力凶猛且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暂编34师1团被迫撤至妙胜市一带。此时,近千名日军分两路扑来:一路从贵驷方向迂回包抄,一路越过中大河正面进攻。一团官兵在中大河石桥设置障碍物,并在箱柜中暗藏集束手榴弹。当日军清理路障时,爆炸瞬间响起,埋伏的守军随即以机枪扫射,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然而,日军迅速调整部署,凭借优势兵力对妙胜市形成合围。下午三时,日军发起总攻,双方展开惨烈交战。胡满发与战友们为突围多次发起冲锋,面对日军的刺刀与炮火,毫不退缩。在激烈的拼杀中,胡满发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最终,一团因寡不敌众,阵地全部失守,但他们的顽强抵抗为后续部队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


125.png


  胡满发以青春之躯,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誓言,在镇海保卫战中展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与无数抗战英烈共同筑起的精神丰碑,永远铭刻在浙东大地,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谨以联句缅怀:

  英雄已逝 为国为民 伟绩丰碑永铸

  忠勇不朽 铭功铭德 英名青史长留


1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