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氏动态 > 宗亲速递
胡氏动态

胡志明:二十年坚守传统文化的“钉子户”,新儒商文化的开拓者

作者:满发会 日期:2025-11-16 14:55:12

  在滚滚奔涌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资本逐利往往一日千里,而愿意“慢下来”为文化、为道德、为企业家精神埋单的人,并不多见。

  胡志明,就是这样一个“有点不合时宜”的人。近二十年来,他毅然变卖广州房产,将多年打拼积累的地产中介所得悉数投入传统文化、儒商文化与姓氏文化传播之中,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有人说他“太轴”“太傻”,他自己却笑称:“这是心灵的慈善,也是做人该有的担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儒商会创会会长、《当代儒商》杂志社社长、广东儒商产业研究院院长,他在政商学界之间奔走,在企业家群体中播撒“儒商种子”,最终获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授予“中国儒商领航者”称号。

  2006年,他主动辞去广州某党报总编办的优厚岗位,北上北京,联合部委老领导筹建全国性儒商平台,创办《当代儒商》杂志,从此一头扎进“儒商研究”的世界,一干就是二十个春秋。


1128.jpg


  一、南下闯荡:从文坛到报端的“点子大王”


  胡志明,学名胡小明,现为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总会执行会长。他自幼酷爱文学创作。早年,他曾借调江西电视台担任编剧,创作了《铁箱之谜》等多部影视作品,长篇纪实文学《悬疑红唇》被全国多家媒体连载,在文坛小有名气。

  1995年底,他南下广州,进入某党报,担任总编办主任。在这家传统主流媒体中,他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率先创办了国内首个聚焦民营经济的《民营经济周刊》,以“节庆活动+特刊策划”的创新模式,为报社创收可观,赢得“点子大王”的称号。

  2004年12月26日,他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中国十大杰出策划人”荣誉,那一刻,他依旧带着记者和策划人的敏锐,却已经悄然把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方向——如何用文化与道义,塑造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坐标。


1129.jpg


  2006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国儒商研究院院长、《当代儒商》杂志社社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编著出版《胡小明文学作品集》《助你成为创意高手》《助你成为广告高手》等专著,把多年的实战经验与文心、商道熔于一炉,为后来推进儒商文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北上筑梦:首创“中华儒商文化节”,打造文化IP


  真正让胡志明与“儒商”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是他从2013年开始一手策划并主办的“中华儒商文化节”。

  这个在外界看来略带“理想主义”色彩的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逐渐成长为国内儒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响亮IP:

  聚焦方向清晰:活动始终围绕“儒商文化传承、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传统文化创新”三大主题展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儒商精英、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代表参与。

  形式丰富立体:儒商论坛、文化展览、企业洽谈、致敬仪式等多种形式交织,提出“心灵健康、身体健康、生活小康”的“三康”理念,把“儒”真正带进企业家现实生活中。

  影响深远可见:多届活动有效促进儒商文化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为天津、江苏、安徽、河北、湖南、陕西、浙江、江西等地的招商引资带来人脉与项目资源,纳米技术、培训、地产、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业务对接,被许多企业家称为“儒商版达沃斯”。

  截至目前,五届盛会累计吸引5600余位企业家、200余位部委及高校专家学者参与,发布《儒商宣言》《儒商ESG评价标准》等7项标志性文件,达成意向签约约280亿元,一封封“君子之约”,在这里写下郑重承诺。


1131.jpg


  三、血脉与家国:胡氏文化的赤子担当


  除了对“儒商文化”的持续耕耘,胡志明对“胡氏文化”的情感,同样深沉而炽热。这些年,他在胡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金——

  亲自主办与推动的重要活动

  2015年,斥资160余万元,在北京、湖南、江西等地主办或支持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2018年5月7日,牵头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获批成立,力荐胡连荣出任总会长,自己担任执行会长,以“举贤与能”的方式践行儒商精神;

  2012年4月5日,自费30万元在北京举办“中华胡氏宗亲第一次全国联谊大会”,首创播放始祖及领袖视频、全体三鞠躬等庄重仪式,现场拍下“全国胡氏第一次全家福”,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持续奔走与深度参与:他多次赴安徽绩溪调研胡雪岩纪念活动并捐款;常年往返京、津、湘、鄂、粤、滇、赣、皖、沪、川、渝、琼、黑等地,联络指导各地胡氏组织;多次赴江西奉新华林祖地祭祖,支持湖南九嶷山虞舜后裔活动并捐款;

  他曾三次代表总会主持全国性会长会议,协调各方事务,展现出强大的统筹能力。

  2015年4月,中国儒商会出资12万元,承办电影《青春激荡的岁月》(献礼胡耀邦)长沙首映式,以光影致敬先贤,以实际行动表达家国情怀。在这些看似琐碎、实际艰辛的奔走中,既有家族血脉的牵引,也有对家国历史与精神谱系的自觉认同。


  四、立标铸魂:为“新儒商”画出清晰轮廓


  要让“儒商”不再停留在模糊概念,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商?

  在2013年首届中华儒商文化节开幕式上,胡志明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原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段达球将军等重量级嘉宾出席,为“孔子儒商诚信奖”等六大奖项颁奖,为“以德立业、以义取利”的企业家典范树碑立传。

  第二天,“中国梦与当代儒商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上,李成俊、李汉秋、孔庆东、谯达摩、左安一、邹中棠等专家学者,与多位企业家展开了对“新儒商标准”与“历史责任”的深入探讨——儒商,不只是会赚钱的人,更是有文化品位、有社会责任、有家国情怀的现代企业家。


1132.jpg


  2015年,为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第三届中华儒商文化节在北京举办“民营经济是光彩事业”论坛,近500名儒商企业家及胡氏宗亲代表到场。此后数年,儒商文化节在2014、2015、2016、2019年陆续举办,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节气”——“每年冬至前后,儒商回家。”,官、产、学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了良性互动,“以文化为纽带、以责任为共识”的格局日渐清晰。

  2016年1月16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火辉煌。人民大会堂论坛由国家发改委旗下中国投资协会和中国儒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胡志明任执行主席的“第三届中国海外投资新年论坛”在这里举行。

  论坛设主会场及三个平行分论坛,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与风险控制展开,达成海外投资意向约180亿元。胡志明从文化与价值观出发,系统阐释了中国企业“以义取利”“以诚立信”的经营理念,以及儒商文化在国际化布局中的独特作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等领导和600余名各行业企业家汇聚一堂,在宏阔议题中寻找共识,在理性讨论中重申一句历久弥新的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五、博鳌论道:让儒商智慧对话世界


  2019年4月,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迎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盛会——“博鳌儒商论坛2019年年会暨致敬儒商大典”,主题为“儒商与世界:共建·共赢·共享”。

  论坛由龙永图担任首席顾问,柳传志任荣誉理事长,陈来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胡志明所在的儒商会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参与筹划。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原商务部副部长龙永图、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庒聪生,以及严介和、茅忠群等知名企业家,与2000余名嘉宾、10余位部级以上领导一同参会。

  大会共设5个平行分论坛,从全球视野探讨“儒商与世界”的同行之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节制、责任与共享”转化成现代企业的行为准则,让世界听见来自东方的儒商声音。


  六、纸媒传奇:《当代儒商》的廿载江湖


  如果说论坛与活动是舞台,那么《当代儒商》就是胡志明为儒商打造的一本“精神档案”。2008年,他策划出版国内首创的“抗震救灾108好汉”特刊,全景记录了在汶川地震中捐款超千万的企业家群体。

  在这本特刊中,他首次提出振聋发聩的观点——“首富不等于首善”,号召企业家从“有钱人”走向“有责任的人”。


1133.jpg


  这本特刊带来至少三重深远影响:

  推动慈善透明化

  将以往笼统的“做好事”叙事,拆解为“动机—数额—效率—后续”四个维度,108个独立故事让公众看见捐赠背后的逻辑,让“晒捐款去向”成为舆论的新要求。

  重塑财富价值观

  “首富不等于首善”的观点经《羊城晚报》、央视财经等媒体广泛传播,《人民日报》评论引用,引发社会对“财富与责任”关系的大讨论,“社会责任”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家的核心坐标,并写入2009年《中国慈善白皮书》卷首语。

  让“儒商”走向大众

  特刊为每位企业家配上“儒商格言”,并以胡志明提出的“诚信守法、文化品位、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作为衡量标准,使“儒商”从学术概念变为大众化的鲜活形象,其在网络平台上的搜索指数在十余年间飙升数倍。

  截至2020年3月,《当代儒商》已经出刊200期,刊发约1800位企业家专访、460篇儒学应用案例,封面始终坚守胡志明亲自拟定的八字箴言:

  “新儒商、新经济、新生活。”


  七、圣地开讲:在国子监讲“新儒商时代”


  2010年9月16日,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内,古色古香。首届北京国子监儒商文化研讨会在这里举行,胡志明以中国儒商研究院院长身份发表主题演讲——《二十一世纪是新儒商时代》。

  北大陈少峰教授、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才智以及多位践行儒家理念的企业家齐聚一堂,在这座见证过几百年科举制度的圣贤殿堂里,共同探讨当代企业家的道德自觉与文化担当。

  对胡志明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学术报告,更像是一次“回到源头”的朝圣——自幼研习国学,近二十年潜心儒学,他试图把先贤留下的思想,转化为今天企业家的行为准则,让“儒学”不再只存在于典籍,而是活在商场、活在公司治理、活在企业家的心里。


  八、媒体镜头下的他:坚守传统文化的“钉子户”


  长期的坚持与投入,终究不会被时代忽略。

  央视财经《创新之美》栏目曾以《胡志明——二十年只做一件事》为题对他进行专访;

  《羊城晚报》用整版篇幅记录他,称其为“新儒商文化的开拓者”;中国企业网、联合国画报(以《儒商是中国企业家的良心》为题)、《楼市画报》以及搜狐、今日头条等平台,也多次对他进行深度报道。

  媒体眼中的胡志明,是一个“二十年只做一件事”的倔强践行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二十年里,他做的其实是一件很朴素的事——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企业家的内心世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步入花甲之年,别人都在谈“退休”“慢下来”,胡志明却迎来了新的身份——广东儒商产业研究院院长。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谢幕的信号。


1134.jpg


  面对未来,他给自己的定位依旧简单朴素:

  “愿继续做好坚守传统文化的‘钉子户’,

  哪怕只是守住一盏灯,也要让后来人知道,

  在这个时代,曾经有人不计得失地,为文化、为良知、为企业家的灵魂,认真活过。”

  这,或许就是一个新儒商文化开拓者,最真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