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文 日期:2025-11-13 16:13:11
胡仁民,1945年生于江苏常州,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荣誉会长、江苏省胡氏宗亲组织首届负责人。他一生笃行“创新与担当”的理念,不仅带领企业持续壮大,也身体力行推动家乡建设和胡氏家族文化传承。

记者曾在采访他时,胡仁民说道:“很多人都找我谈收购骨科器械的事,我不愿意被收购、尤其是外资”。这句朴实的话语既体现了他维护民族企业独立自主的决心,也反映了他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坚持:靠自主创新赢得市场。正如他所说,华森医疗的一些产品――如三排钉吻合器、胸肋骨内固定器――都是“全球首创”,获得了专家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这份创新成果来源于他对研发的长期投入:近年来,华森已推出多款专利新产品,包括各种骨科植入物和外科吻合器系列产品,并与多家医院协同攻关,开发了数字化定制植入物、颈椎体成型板、3D打印骨科模型等高科技医疗器械。

一、创业开拓
胡仁民的创业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5年,他被任命为常州鸣凰图章厂厂长,创立之初就展现出不安于现状的精神。彼时工厂主要靠人工雕刻印章、效率低下,他敏锐抓住纺织业优势,引入经编机生产窗帘布、渔网等产品,从而积累了第一桶金。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纺织业回落,他继续审时度势,寻找新商机。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了日本客户需要生产涂装滚筒刷的订单,便组织团队在一周内攻关成功,产品通过严格检测。不久后,常州联合工具有限公司(华森前身)生产的涂装滚筒刷大量出口美国,一度创造年产值7,000万元、占据美国市场70%的惊人业绩。正如他后来所反思的,这一阶段的成绩虽然辉煌,却也暴露出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仅5%-8%的短板,不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因此,胡仁民始终保有危机意识,未因眼前成就而满足,不断谋划产业转型。
二、转型升级
新世纪伊始,胡仁民带领华森从传统五金工具起步,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迈进。2002年,华森进入骨科内固定器械行业,经过几年的研发,2007年产品顺利通过欧盟CE认证,进入欧美市场。这期间,公司年年将利润的20%用于研发,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医疗机构成立学术和技术联盟,联合开发新产品。近年来,华森先后推出了包括髋膝关节植入系统、髋臼杯、新型锁定板、“芯钻”髓内钉系统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正因为有这种根植创新的理念,公司才实现了质的飞跃。华森执行总裁胡晓文表示:“华森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创新产品的开发,而且所有的新产品开发都是基于跟临床医生的合作”。在他和胡仁民的领导下,华森构建了从科研、生产到市场的闭环体系:既有自主的研发平台,也经常走进医院手术室征求意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不断升级产品质量。这让华森从一家乡镇小厂发展为国内知名的骨科器械企业,并出口到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技术创新与发展
长期以来,技术创新深植于胡仁民和华森的血脉。他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动力”,打造了一座兼具先进设备和优美环境的“庭院式”工厂。从窗前波光粼粼的湖面,到整洁的车间,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他对品质的追求。公司内部的科研气氛也如火如荼:截至2023年,华森已申请专利15项,培育新产品20件,其中全腔镜端端闭合吻合器等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更令人振奋的是,由他主导投资建设的华森医疗机械及骨科植入物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已于近期建成投产,未来年产人工关节、脊柱植入物各25万件,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胡仁民感慨,基于模具和仪器生产的医疗器械虽然研发难度高,但本质上与涂刷工具相似,只是更精密、更高端。他用“化蛹成蝶”来形容华森的转型:正是靠着这一场华丽蜕变,华森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社会责任与家乡情怀
事业有成之后,胡仁民始终不忘家乡和社会责任。江苏工人报记者报道:他是一位共产党员,拥有50年党龄,“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地方教育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2019年,他出资100万元设立“华森佰万奖教基金”,支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发展;常州当地媒体赞誉说,这一善举“光彩之举受到高度赞扬”。在捐赠仪式上,华森代表方建峰先生转达了胡仁民的心声:作为土生土长的鸣凰人,他“心系鸣小发展,愿意为鸣凰中心小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他的倡导下,华森公司还出资建立了鸣凰中心小学华森排球训练基地,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上半年该校青少年排球队就在市比赛中获得男女双冠军。此外,华森医疗曾与常州信息学院等校企合作,还捐赠设立了“华森医疗汉滨奖学金”,以及针对武进区教育的“同心惠民教育百万光彩基金”,这些举措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在疫情期间,华森公司还向包括伊朗、哥伦比亚、南非在内的13个国家捐赠了7万余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企业的社会担当。

五、家族担当与胡氏文化奉献
胡仁民会长多年来一直支持和关心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总会的发展,为总会在全国胡氏文化发展和江苏胡氏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良好的方案。
2020年11月,胡仁民会长来晋江荣誉国际酒店满公胡氏文化发展总会参观考察,受到胡连荣总会亲切会见和招待。
深厚的家乡情怀同样体现在他对胡氏家族的责任感上。作为江苏省胡氏宗亲组织首任负责人,他积极推动族谱整理、宗祠修缮、祖坟维护等工作,提倡“把爱国和爱族结合起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他的带动下,2018年江苏省胡氏宗亲组织成立,各地宗亲相聚常州,共商联谊与文化传承大计。他个人也多次为家族文化建设慷慨解囊:据报道,胡仁民累计向胡氏文化活动、助学和宗族工程捐款已达数百万元,2019年为江西奉新县华林景区胡氏一世祖陵园工程捐赠50万元。当地华林胡氏宗亲会在感谢信中盛赞他的“无私奉献和大德功德”将永载史册。可以说,胡仁民用实际行动把企业发展与家族荣誉紧密联结,为家乡和宗族带来切实收益,深得宗亲敬重。
2024年6月,胡德平部长在胡仁民会长的华森医疗公司参观,总会长胡连荣、首席执行会长胡支明、执行会长胡正魁、胡选著、名誉会长胡伟波等总会领导陪同参加。

前排左起胡仁民、胡支明、胡德平、胡连荣、胡正魁。

胡仁民会长参加全国胡氏会长会议。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一警句始终鞭策着胡仁民。在他看来,唯有不断变革与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今八旬高龄的他依然思路敏捷,在新版规划的华森园区里穿梭指挥。正如江苏工人报所报道:华森公司党支部去年被评为示范引领型非公企业党组织,而胡仁民带领团队保持着每年高速增长势头。展望未来,他已为华森描绘了更加宏伟的蓝图:投资逾亿元的新研发生产项目将于明年全面投产,届时华森的产能和产品线将更为完备。正如他经常强调的,“两条腿走路,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既是他多年来坐言起行的经营哲学,也成为企业追求二元增长的真实写照。胡仁民用自己的人生验证了这个信条:在积累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用行动诠释了一位企业家和族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