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

走进西递胡氏宗祠

作者: 日期:2019-08-06 14:46:04

西递胡氏宗祠

来源:合肥报业网 (记者 王雄斌)

 

     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在明清时期古徽州,这两句民谚流传甚广。宗祠,被尊崇为家族完整的象征,她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徽州现存的大大小小几十座宗祠中,西递的胡氏宗祠无疑最具代表性。它不仅历史悠久分支明确,而且保存得最好规模也最大。

  西递胡氏的历史渊源

  古黟素有聚族而居的特点,家必有谱,族必有祠,宗谱和宗祠是维系宗族成员间的纽带,也是之所在。

  据村里的胡晖生老人介绍,西递胡氏原是唐昭宗李晔之后。据黟县县志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李,唐昭宗李晔之子昌翼公,因避朱温之乱,奶娘及其丈夫将其护带至婺源考水,后随奶娘丈夫胡姓。五代时,中后唐明经科。子孙因以明经别其氏,称曰:明经胡

  此后,胡氏后裔就一直居住在婺源考水。直到一天,胡昌翼的第五代后人胡仕良从婺源去南京,经过西递的时候,被这一派青山绿水打动了。随后,胡氏一族从婺源迁到了西递。现在居住在西递的人家,一半以上都姓胡,他们耕读传家,那份帝皇之后的高贵渐行渐远。

  说到西递胡氏的历史渊源,就不得不说追慕堂。追慕堂是建在西递的胡家祠堂,供奉的胡氏先祖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曾经开创了大唐盛世,已经走远,他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手书,迄今还在祠堂的梁柱上镌刻着。廊柱正中立着的,是这位开明君主的雕像。

  胡氏一族迁移到西递后,人丁一直不是很兴旺,据当地传说,最初,祠堂门上张贴的是当时民间通用的门神神荼郁垒。胡家自迁到西递,历经270余年37代,都是一脉单传,家境平常。帝王之后兼有风水宝地,为什么人丁不旺又不发财呢?于是,胡家找来一位颇有声望的风水先生,老先生也百思不解。当他无意间看到祠堂门前的门神,恍然大悟:当年的李世民,门上画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你现在画的是神荼郁垒,风水灵气自然就不好发挥了。

  据说,追慕堂前的门神换过后,西递胡家开始兴旺发达起来。其实,传说更多表现的,还是西递胡家埋在心底的一种企盼。

  随后记者在西递村的胡氏族谱上看到,胡氏家族自第十二世祖愚四公开始,就结束了一代独子单传的局面。到了十六代就出现了九房头(即九个儿子)、大小四家(即叔侄各生了四个)各支系。每个房头划地而居,独立成群,环绕成片,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排外性的典型封建族长制的古村落。

  宗祠祭祖

  宗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家族中人心向背的一个凝结核,是同族子孙寻根问祖的地方。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翟屯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西递的胡氏宗祠在这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族权思想,淡化了宗法秩序,是一个家族内部教育子孙的训诫地。

  敬爱堂,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此堂流过。敬爱堂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记者在胡氏祠堂中看到的一副对联,一直以来,胡氏家族一直把列为人伦之首。在敬爱堂的后厅悬挂着有一个斗大的字,这个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返祖,退化为猴子。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着敬爱堂里,又极为贴切,符合环境。

  胡氏宗族除了教育训诫子孙外,最重要当然还是祭祀祖先。今年有着90高龄的胡宗奶老人,谈到当年胡氏宗祠祭祀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胡氏宗祠的祭祀活动非常庄严隆重,正月初五,胡氏支丁(包括迁往外地外村的胡氏十六岁男孩)全部集中到本始堂,由族长带领祭祖。

  正月初五,祭祀义祖胡三(名清)公;正月初七,在本始堂祭祀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正月初九,祭祀明经胡氏西递壬派始祖士良公;正月十三,明经胡氏各房头选派支丁代表,由房长率领集中七哲祠,祭祀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

  至于各个房头祖宗的祭祀活动,由个房头另行安排,亦可邀请族长及各房长参加。民俗风情,与世推移。目前,西递的祭祖活动一年三次,即清明节上坟扫墓,农历七月半和腊月二十四小年拜祖宗(父母和祖父为祭祀对象,曾祖父以上老祖宗一般不再祭祀)。

  如果宗族中如有迎神、祭祖等重要大事,各房长都必须率领本房十六足岁支丁集中祠堂议事,并由辈分高、资格老且有文化才能、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族会和表态定夺。如有不孝儿孙为非作歹,做了违反族规的坏事,轻者当众批评,责令检查,重者开除祠堂,不得姓胡,并当场从享堂里取走其祖父、父亲的神位焚火烧毁,随之,族长当众宣布,今后他家嫁女儿不得在祠堂内上轿,讨媳妇也不准在祠堂里下轿。

  在胡氏的族规中要求:胡氏子弟不分贫富都必须读书,如有困难,本房头应在族田收入中予以资助。不论入仕为官还是从商经营,都要把文化列为首位,把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作为做人的终生标准。

  家族博物馆

  原先西递的30多座宗祠,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保存完好只有4座了。一直对宗祠很有研究的胡晖生老人,在谈到宗祠的巨大变迁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宗祠曾被认为家族完整性的象征,过去用于祭祀祖先,商议宗族大事的胡氏祠堂现在被开放设立为旅游景点,记者在西递走访时,看见经过数次历史浩劫保存下来的3座胡氏宗祠,现在里面只剩下空落的框架,和一些保存下来的对联、祖先画像,空旷、宁静只是不再有从前庄严肃穆的气势。

  聚族成村到处同,尊卑有序见淳风百代祠堂古,千村世族和,这些正是徽州强盛的宗族社会的写照。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徽州祠堂,人们又赋予它新的内涵,一座座祠堂,就是一个个家族的族徽,是维系整个家族的精神纽带。

  古祠堂,是徽州一个个家族的博物馆,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黟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金鑫这样评价徽州的古祠堂。

  祠堂维系家族。众多的祠堂,标志着徽州寻根文化的底蕴是十分厚重的,寻根者仅仅是来寻找一段历史,寻找一种乡愁,寻找一种精神,绝不是重寻宗法制度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