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志良 日期:2023-08-31 07:32:05
胡宏生卒年考
石榴红
胡宏, 字仁仲, 崇安人, 文定之季子, 悠游衡山二十餘年,玩心神明, 不舍昼夜, 学者称五峰先生。 绍兴诸儒, 所造莫出五峰之上, 卒开湖湘之学統。 关于胡宏的生卒年, 版本之多, 甚无考证也不严谨, 明知不对, 仍以讹传讹, 形成乱象。 经笔者考证,胡宏生卒年为崇宁四年乙酉(公元 1105 年) ——绍兴三十二年壬午(公元 1162 年) , 寿年 58 岁。 如有异议, 欢迎与笔者相驳。
一、 关于胡宏出生年
由于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所以关于胡宏的生卒年就产生了许多种说法, 有说是崇宁元年(1102 年) 出生的、 有说是崇宁四年(1105 年) 出生的、 有说是崇宁五年(1106 年) 出生的, 还有说是大观二年(1108 年) 出生的, 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崇宁四年, 即公元 1105 年是胡宏的出生年。 主要依据是《五峰集》 卷二《与秦会之书》 记载: “窃伏思念四十三年矣, 先人即世忽已十载。 ……..去年复哭子, 而今年又丧妇。 ”(见《五峰集》 卷二《与秦会之书》 ) 意思就是说: “我暗暗地思想了四十三年, 眨眼间父亲已离世十年了……去年儿子死了,我反复悲伤痛哭, 今年又死了老婆。 ” 要确定胡宏出生年, 只需明确回答两个问题就行了, 那就是胡安国是什么时候离世的? 胡宏妻子是什么时候死的? 众所周知, 胡安国是 1138 年去世的,这是无疑义的, 那么在胡安国去世十年后, 即到 1147 年刚好十年, 而胡宏在 1147 年时为 43 岁, 因此推算出胡宏应为公元 1105年出生。“今年又丧妇” 的今年是 1147 年, 因此只需印证下 1147年胡宏妻子是否去世就行了, 史料中确有。 胡宏之兄胡寅在《斐然集》 卷二十七《祭季弟婦唐氏》 “維紹興十七年(1147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伯寅、 姆姆翁氏, 同祭於三十四嬸唐氏……”也就是说 1147 年 12 月 26 日, 胡寅携妻子翁氏一同祭奠了弟弟胡宏的妻子唐氏, 由此可见胡宏妻子是 1147 年去世无疑。
二、 关于胡宏离世年
胡宏的离世年争论更大, 有说是绍兴二十五(1155 年)、 有说是绍兴三十年(1160 年)、 有说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有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 还有说是绍熙三年(1192 年)。在这里, 笔者提供四条有关史料记载予以说明:第一条记载为《宋史》 卷四三五《胡安国传》“桧死(查《宋史》 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秦桧传》, 秦桧死于绍兴二十五年, 即 1155 年), 宏被召, 竟以疾辞, 卒于家。” 也就是说秦桧死后, 胡宏被朝廷召命, 胡宏以有疾病为由推辞, 后来在家中离世。 如果理解为秦桧死了, 胡宏也因疾病辞世, 则大谬也。
第二条记载为《宋元学案》 卷四十二《五峰學案》 “籍溪以紹興三十二年壬午卒。 謝山謂五峰之卒在紹興之末, 蓋與籍溪前後卒。 ” 绍兴元年为 1131 年, 绍兴末年为 1162 年, 胡宪卒于绍兴之末的 1162 年, 谢山(全祖望) 认为胡宏离世时间大概与胡宪差不多前后, 也即在绍兴之末的 1162 年前后。
第三条记载为张轼《南轩集》 卷一五《五峰集序》 “虽然,以先生之学, 而不得大施於时, 又不幸仅得中寿, 其见於文字间者复止於如此, 岂不甚可叹息! ” 也就是说张轼感慨胡宏的不幸,仅仅只有中寿。 那么中寿是多少年呢? 《左传昭公三年》 认为九十以上为中寿, 《庄子.盗跖》 认为八十为中寿, 《淮南子.原道训》 认为七十为中寿, 《吕氏春秋.安死》 认为中寿不过六十。其实中寿的规定并没有一定之规, 但宋以欧阳修为代表普遍以为中寿就是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第四条记载尤为关键, 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卷八一、《方舆胜览》 卷一一、《濂洛风雅》 卷五、《两宋名贤小集》 卷一五五均可查找到, 那就是朱熹的《跋胡五峰诗》“初绍兴庚辰(1160年), 熹卧病山间, 亲友仕於朝者, 以书见招, 熹戏以两诗代书报之曰……或传以语胡子, 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吾未识此人,然观此诗, 知其庶几能有进矣……明年, 胡子卒。 又四年, 熹始见钦夫而後获闻之” 白话的意思就是: 当初在 1160 年, 朱熹患病卧居山间, 有亲朋好友在朝廷为官, 写信给朱熹告诉他朝廷要召他入临安奏事, 朱熹以两首诗作为回信……或许这两首诗被人传阅并告诉了胡宏先生, 胡宏先生对其学生张轼说: 我不认得这个人, 但是观看这两首诗, 知道朱熹可能大有前途。 第二年胡宏先生就死了, 又到第四年, 朱熹见到张轼后才听到这件事。 于是因“明年”两字, 就有人直接认定胡宏是 1160 年的第二年即 1161年离世的。
笔者以为要从《跋胡五峰诗》的内容来确定胡宏的准确卒年,那就得先确定“明年” 的起算年是哪一年? 如果明年的起算年是1160 年, 那“明年” 即 1161 年为胡宏先生离世年, 从 1160 年起第四年即 1163 年, 朱熹见到张轼谈起此事。 事实上朱张确实是于隆兴元年(1163 年) 在京城临安首次见面。 表面看来, 以1160 年为“明年” 和“又四年” 的起算点并不为错, 但其实不然! 笔者以为“明年” 和“又四年” 的起算点应该是“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发生的那一年才是“明年” 的起算点。 如果“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发生在 1160 年, 则朱熹的《跋胡五峰诗》 的行文是流畅的, 也是符合时间界定的。 但如果“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不是发生在 1160 年, 那“明年” 和“又四年” 的起算点也另当别论。
在这里, 笔者再提供几条史料来确定“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笔者认为胡宏对张轼谈起朱熹诗是在 1161年拜师见面时或见面后。
(一) 《宋元学案》 卷四十二《五峰學案》 “初, 南軒見先生, 先生辭以疾。 他日, 見孫正孺而告之。 孫道五峰之言曰: 「渠家好佛, 宏見他說甚! 」 南軒方悟不見之因。 于是再謁之, 語甚相契, 遂授業焉。 ” 也就是说当初张轼第一次见胡宏先生, 胡宏先生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不见, 在不久的再次求见后, 两人相谈甚欢, 情投意合, 胡宏才教授张轼。 可见在胡宏未见到张轼前, 私交并没到无话可说的地步, 在未见面未深交的情况下, 胡宏不可能对张轼说起对朱熹的个人看法。 换言之, 作为现代人, 也不可能对一个未曾谋面之人说起对另一个未曾谋面之人的看法。
(二) 《五峰集》 卷三《与孙正孺》 “敬夫特访陋居, 一见真如故交, 言气契合, 天下之英也。 见其胷中甚正且大, 日进不息, 不可以浅局量也。 河南之门, 有人继起, 幸甚! 幸甚! ” 同样在《宋元学案》 卷五十《南轩学案》 中也这样记录: “少长,从五峰胡先生问程学。 五峰一见, 知其大器, 即以所闻孔门论仁亲切之指告之。 先生退而思, 若有得也。 五峰曰圣门有人, 吾道幸矣!” 这两条记载可以相互印证胡宏在见到张轼后, 对张轼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给予了张轼极高的评价。
(三) 《南轩集》 卷二十六《答陳平甫》 “始時聞五峯胡先生之名, 見其話言而心服之, 時時以書質疑求益。 辛巳(1161)之歲, 方獲拜之于文定公書堂。 先生顧其愚而誨之, 所以長善救失, 蓋有在言語之外者, 然僅得一再見耳, 而先生没” 。 也就是说 1161 年为张轼第一次见五峰先生, 并在衡山南岳文定公书堂拜师成为胡宏的弟子, 然后仅再见一次面五峰先生就离世了。 有人认为张轼只见过胡宏一次, 就是 1161 年拜师这一次。 如果是这样的话, 张轼的记述应该为“然僅得一見耳, 而先生没” , 非“然僅得一再見耳, 而先生没” 。那么张轼再见胡宏先生又是什么时候呢? 《南轩集》 卷三十《五峯先生所着皇王大纪》 有记载“五峯未易箦半年前, 某见之,求观此书。 云: 此书千疮百孔, 未有伦序, 未可拈出, 若病少间当相与考订之, 後来某得本于其家, 殊未成次第, 然其论数十篇可得後便录寄” 。 也就是说张轼第二次见五峰先生是在胡宏离世前半年, 最短时间也应在 1161 年拜师后半年胡宏才离世。
从以上史料记载, 可以认定胡宏至少是在张轼拜师后半年才离世, 也基本可以认定《跋胡五峰诗》 中“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发生在胡宏与张轼见面后, 也就是张轼在文定公书堂拜师后, 即1161 年。 那么“明年” 和“又四年” 的起算点是否还是 1160 年呢? 显然不是! 如仍然认定为是的话, 朱熹的《跋胡五峰诗》 应该改为“初绍兴庚辰(1160 年), 熹卧病山间, 亲友仕於朝者,以书见招, 熹戏以两诗代书报之曰……或传以语胡子, 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吾未识此人, 然观此诗, 知其庶几能有进矣……同年, 胡子卒。 又四年, 熹始见钦夫而後获闻之” 才符合“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与“胡子卒” 的时间界定, 否则就得认定“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是发生在 1160 年, 显然与事实不符, 也就是说“明年” 与“同年” 一字之差。 因此笔者以为“明年” 和“又四年” 的起算点发生了变化, 起算点不是朱熹生病的 1160 年,而是“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 的 1161 年。“明年” 的第二年是1162 年, 胡宏离世。 1161 年的第四年即 1164 年, 朱熹见到张轼谈起此事。 事实上朱张第二次见面确实是隆兴二年(1164 年),这一年张轼的父亲张浚离世, 朱熹千里迢迢赶到豫章, 登船哭祭张浚, 并护灵到丰城, 同张轼畅谈了三天。
综上所述, 胡宏出生于 1105 年, 卒于 1162 年, 寿年 58 岁。
上一篇:胡志良:胡安国研究专栏(二)
下一篇:胡志良:胡安国研究专栏(四)